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投创业投资企业荣昌生物、科德数控、奇安信等负责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出席会议,并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实践,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高端工业母机市场机制、创新发展“AI+安全”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
荣昌生物王威东: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东带来一份议案和两份建议,围绕“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加强海洋白色污染防治”建言献策。
在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王威东表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与跨国药企的博弈中,加速实现从跟跑迈向并跑、领跑的转变,成为一条中国与全球几乎并驾齐驱的新赛道,蕴藏着我国医药产业开展源头创新的巨大机遇,是新质生产力带来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产业的具象表达,建议出台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措施,提高产业政策的整体性、协同性。
他提出了六条具体措施。一是增加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投入。通过设立研发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加快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卡脖子”技术。二是引导和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以项目资助、风险补贴、资本金注入、政府引导基金和优惠的财税政策等,激励企业提升创新药研发成果供给能力,加强成果转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三是完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提高伦理审查效率,将给患者带来新的获益作为药品上市的基本指导原则,严格控制非劣性的临床试验,防治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四是研究改革创新药定价办法。赋予专利持有人一定时期内的市场独占,落实专利保护制度,把产品的定价权交给企业和市场。五是研究发挥医保“保大病”的作用。研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鼓励生物医药创新和平衡社会医药费负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六是破解创新药进入医院的难题。取消医院用药数量、一品两规、药占比的限制,鼓励更多乃至所有三甲医院率先采购创新药,让创新药顺畅地进入医院。
科德数控于本宏:发挥高端工业母机重大基础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本宏带来了《进一步发挥高端工业母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重大基础作用》提案,他指出,高端工业母机作为战略基础重要的核心“主引擎”,要依托“构建新时代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化科技攻关能力的长效机制,以市场需求发掘技术迭代方向和基础研究方向,着重培养具备系统性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端工业母机科技领军企业,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一是巩固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全链条突围。集中政策资源推动国内少数具备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工业母机企业,加快产品高端化、精密化、定制化、绿色化,提高核心零部件全国产的高端工业母机技术中国标准,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加大自主装备在关键领域的大规模部署。聚焦关键领域部署高端工业母机重要课题,加大高端工业母机国产化应用示范的规模效应,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
奇安信齐向东:创新发展“AI+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向东为今年两会准备了《创新发展“AI+安全” 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两份提案。
齐向东认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极大提升了生产力,但也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加剧安全威胁,如数据泄露、欺诈攻击、社会治理安全等,网络安全“易攻难守”。
如何应对AI带来的安全挑战?齐向东认为要抓住供给侧、需求侧和人才侧三个关键,创新发展“AI+安全”,有效提高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
从供给侧看,应开展联合创新,围绕攻防实战和应用场景实现“AI+安全”尖端技术研发突破。鼓励各行业头部企业与专业安全厂商结成创新联合体,在关键行业选取典型场景开展联合创新,共同探索大模型安全创新产品在威胁检测、漏洞挖掘、指挥研判等方面的应用,在实战中推动“AI+安全”进入越用越强的良性循环。
从需求侧看,须强化政策牵引,推动“AI+安全”技术创新产品在各行业落地应用。建议设置专项基金,对研发创新“AI+安全”产品的企业,给予政府基金、贴息贷款或科研项目等支持,对率先取得技术突破,实现成果转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给予奖励。
从人才侧看,要壮大“AI+安全”领域的实战型、复合型人才队伍。齐向东建议,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鼓励成立校企共同体,在实践中培养更多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为我国抢抓人工智能机遇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对于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齐向东建议,一方面推动企业经营数据有序向金融机构流动,优化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的信息对接机制;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大数字科技投入,在内部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人工智能人才。同时,金融高质量发展,安全既是保障也是底线。为此,他建议,一是提高科技安全的投入占比,从根本上防范数智时代的金融安全风险;二是打造自主高效的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同时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定期巡检;三是制定适应新技术的监管规则,认真开展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的合规性审查。